无端找出“疑病症”
文章来源: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2017-11-10
心理学上有一个原理叫做“感觉和注意的交互作用”,指当我们的身体或心理上出现某些不适感觉的时候,人本能的反应就是开始注意这个地方,而过多的注意会导致局部的神经末梢更加敏感,于是感觉就会更加明显,人自然也就会投入更多的心思去关注这里,关注的结果会使感觉进一步强烈……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感觉&rarr 注意&rarr 感觉强烈&rarr 更加注意&rarr 感觉更强烈……形成恶性循环。
所谓疑病症,正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患者的烦恼往往开始于偶然出现的躯体不适,进而对这种不适产生了过度的关注,于是就发生了上面所说的感觉和注意的交互作用,以至于到后来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身的感觉上面。患者往往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反复地就诊、检查、化验……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把注意力投注在身体上面,都是不断地在强化感觉。结果就是各位经常见到的那样,这“病”总是查不出原因来,却越“看”越。
疑病症的较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对身体状况过分地关注,他们总是在追求一个“健康”、“正常”的的。要知道,人体这个系统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而所有的“正常”指标都是人为制定的,并不一定能够涵盖所有的情况。也就是说,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就拿血压来说吧,它始终是在波动的,偶尔一两次高于正常值可能而且是在情理之中的。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不舒服,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得疑病症?难道他们没有感觉吗?
一般来说,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要么是内部,要么是外部。战争年代曾有这样的事情:英勇的战士冲锋陷阵时身受重伤仍坚持作战,丝毫不觉得疼痛,直到战友提醒才发现已经挂彩了。
同样的道理,健康人并不是没有不适的感觉,而是由于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投向了外部,无暇顾及内部的感觉,自然也就感觉不到难受了。有些人性格过于敏感细致,平时倒没什么事,可是当有了不适的感觉甚至受到暗示的时候就容易把注意力转向自身。
在医科大学,老师之间流传着一个名词叫做“医学院大三综合征”。这是说,医学院校的本科生上到三年级就要开始学习内科、外科等临床科目了,这个时候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就开始“对号入座”了,在自己身上寻找书本上的症状,找老师看病,甚至去医院做检查。这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找感觉”,这是由于授课过程中的暗示所导致的。
当然,了解疑病症并不是让大家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对于过分关注自己健康,甚至已经出现“疑病”的朋友,我的建议是,把“病”交给大夫。您不妨定期进行体检,把可能出现的问题留给大夫,让他们对您的健康负责。您需要做的只是丰富生活内容,充实健康地度过每。千万不要天天去和您的感觉“斗争”,那样只会不断强化不适感;更不要动不动就自己给自己扣上一个“病人”的大帽子,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您的生活充实、丰富了,那些感觉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地离您而去了。
- 上一篇:上一篇:心理治疗疑病症有什么讲究
- 下一篇:下一篇:如何消除疑病症对号入座现象
-
王玉斌 / 心理咨询师
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徐淑云 /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心理冶疗主冶医师...[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