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文章来源: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2017-11-25
说道“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许多人可能不明白指的是什么。但如果提起“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人们就比较熟悉了。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又名人格分裂或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少见的心因性的角色分裂人格障碍。即一个人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角色,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彼此独立、自主,并且具有完整的自我。不同的人格角色在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即为不同,甚至处于强烈对立的状态。他们可能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对对方所做的事情毫无记忆,即使意识到也可能不会接受这一现实。
分离性身份障碍形成的原因
多重人格的形成与童年的遭遇密切相关,当人们在童年时遇到他们不能接受,不能理解的受虐事件时,会采取一种防御机制。把悲惨记忆压抑到潜意识的深层,以此把记忆淡化甚至遗忘,以便让自己继续快乐地生活。每一次悲惨经历都会以一个创造出来的人格来代表,并且压抑起来,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当患者长大后,在特定的情境下,这些被压抑的人格又重新进入到认识层面,取代主体人格。
分离性身份障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应激是其中较主要的原因,然而并不是每个经受过童年虐待或创伤的人都会发展成为多重人格。这与儿童的家庭环境,个性因素等都有密切关系。如孩子在受到伤害后缺乏同情和安抚,或在孩子缺乏面对伤害性刺激的自我保护能力,都可能会引起多重人格分裂。另外,多重人格病人容易被催眠,而这一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关,同时它也被认为是导致分离性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主要表现
1、多重人格换则常有一系列与其它神经症及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状,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癫痫等。大多数病人有抑郁、恐惧、躯体不适、饮食障碍。常有自杀观念、企图以及自伤行为。
2、人格转换和间断性遗忘障碍。由于不同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经常在不同人格之间转换,并对其它人格占主导时所做的事情没有记忆。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混乱不堪,病人还常会诉说听到内心的对话和其他人格的评论等。
3、人格解题和失去现实感。指没有真实感,从自我中脱离,游离于个人身体和精神活动之外。病人对自己生活的感觉像一个旁观者。
4、对童年早期经历的遗忘。患者对6—11岁所发生的事情记不清楚,这是广泛而常见的状态。、
5、用“我们”或用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文:华文 本文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自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 上一篇:上一篇:精神障碍治疗之调序治疗
- 下一篇:下一篇: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

阅读本文的患者还看了
-
王玉斌 / 心理咨询师
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徐淑云 /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心理冶疗主冶医师...[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