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病态心理吗
文章来源:成都成华脑康医院 发布日期:2019-05-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常感到焦虑、担忧和害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不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损害,甚至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焦虑、担忧和害怕,作为应激或危险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正常反应,仅在反应过分强烈或体验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反应时,才可能产生危害。
例如:看到一辆汽车正向我疾驶而来,此时我担心汽车会撞上我,担心我的生命有危险,并体验到紧张和害怕。假如我正横穿马路,这种反应是正常的,是一种有益的反应;但是,假如我是在公园里休息,而汽车行驶在公路上,那这种反应就是过分的、有害的。
焦虑、担忧和害怕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因为它们能促使我们作好应付应激或危险的准备。担忧、害怕和焦虑激发了一种激素(即肾上腺素)的释放,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能为我们战胜或逃离危险的情境提供有利的条件。但是应激反应成为慢性或反应过度强烈时,就会产生危害,出现各种问题。若应激的心理反应持续存在,可导致思维过度集中于忧虑的事情,以致人们总是认为事情槽糕极了,担心事情不可救药了,他们常常采用消极的思维方式。在应激状态下,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会给身体的变化带来恶性循环,例如:“胸部感到疼痛肯定是得了心脏病!”“这种感觉无法忍受,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了!”这些想法将使应激反应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延长了身体的不适感,从而导致了焦虑症的产生。
-
王玉斌 / 心理咨询师
现任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具...[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徐淑云 /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精神科主冶医师,心理冶疗主冶医师...[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